如今,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不仅是成年人,而且孩子们的脑子里也常会隐隐地有一些不安:该怎么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与压力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孩子也许不会向大人们寻求答案,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倾诉,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砰砰砰”跳个不停的小心脏里,藏着多少的忐忑与不安。

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小读者们从精彩的文字里,看到深奥的道理、回答生活的难题、汲取人生的力量。今天为您推送的书单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经典新读”系列。精选各时期名家代表作,选用著名翻译家译本,增加译序帮助理解内容,每本书的封面都由国际名家设计,以画为媒解构经典,并配有名校博硕对图书内容的深度解读,书中还附精美插画,更适合青少年阅读,也可作为典藏版收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家梁晓声说,学作品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生动描写了苏联人民在国内战争和经济建设初期的艰难岁月和豪情壮举,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了宏伟壮阔的画卷;成功地塑造了青年英雄人物典型,即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说以保尔光辉战斗的一生为全书主要情节线索,凸现了布尔什维克党、苏联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理想所进行的英勇斗争,讴歌了苏联青年一代的崇高品质,塑造了苏维埃第一代共青团员的英雄形象。

封面的画者匠心:

在贫瘠的山体中,主人公的形象挺拔地屹立——这象征了主人公钢铁般的意志和斗争精神。底下无数的战士骑在马上扬起刺刀拼杀,象征了战士们在于苦难与厄运抗争。大面积的红色洋溢着热血和青春,而黑色代表了艰辛的革命历程。

老人与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孤独而倔强的主人公,老古巴渔夫架着小船航行在一片纯净而辽阔的大海,背景是一抹血色的残阳。如果用油画勾勒《老人与海》的主题,这样的画面显得经典而意味深长。一百多年来,老人执拗地与命运抗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孤傲的背影。

《老人与海》的故事简单凝练,讲述的是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磅的大马林鱼。他独自与一条大鱼搏斗三天,终大鱼筋疲力尽地浮上水面,被老人杀死。带着战利品归来的老人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后只还回孤零零的鱼骨。海明威在一生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他们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他们大多生活困顿,屡受挫折。尽管这些人物是悲剧性的,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尼采所说“超人”的品格,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追寻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老人与海》中,人的努力与奋斗,追求与痛苦,信仰与挣扎,倔强与价值,胆略和气魄,尊严和灵魂都在老人身上淋漓尽致地呈现。

封面的画者匠心:

干净、明亮的蓝色,有力、简单的线条,展示表面平静,却暗含危险的大海。白色的鱼骨与波浪巧妙构成的大鱼暗示了故事的关键情节。渺小的老人、缥缈的鱼钩与鲜明的红日,体现了人在命运之海沉浮,虽然渺小但永不气馁的精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著名的回忆录,兼有真实性和文学性。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是作者海伦·凯勒回忆自己一生的成长过程,从幼儿时因生病失去视力、听力开始,一直到接受教育、参与慈善事业等活动,生动细腻、娓娓道来。由于感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所以作者十分珍惜仅有的能接触世界的方式,她对于感受世界的过程描述得十分仔细,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在主体部分之后,是海伦·凯勒创作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描述了假如能获得哪怕三天时间的光明,她想看的、想做的事。这篇散文只是全书的一个结尾,写出了作者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强烈渴望。语言生动平实,内容优美感人,在遗憾中充满了积极、平和的思想。作为一个感官具有受到严重限制的人,海伦·凯勒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有巨大的困难。能清楚的感知外部世界的存在,并进一步让外部世界理解她的生活,这种感受的表达与交流本身就是作者生命价值的体现,具有巨大的意义。

封面的画者匠心:

因为身体的缺陷,海伦眼中的世界是沉重的,一如封面大片的墨绿底色。然而,她用她的双手触摸到了蓬勃生机,这让她的精神绚烂至极。正像海伦·凯勒在书中不断地强调,每一次与外部世界的顺畅交流,都是对灵魂的一种唤醒,使人更加发现生活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

名人传

杨绛曾说:《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法国文学大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以其积极的人生立场与态度被誉为是“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好书”之一。罗兰通过对三个伟人磨难生活的叙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所秉持的应积极面对苦难与挫折的坚定意志。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封面的画者匠心: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将分别属于三位伟人的头像、创作工具和作品都展现出来,通过钢琴、毛笔、书籍、画笔、雕刻刀等,将人物的职业和性格一目了然并富有乐趣地体现出来。

爱的教育

在本期书单的最后,为您带来一本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此书以一个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他九个月的生活,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本书的译者夏丏尊说:《爱的教育》一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感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流泪了。《爱的教育》充溢浓烈深挚的真情。全书既无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无贯穿始终惊天地、泣鬼神的主要角色,之所以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皆因亚米契斯熔铸了自己的真情,敞开了心灵之门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心灵共振和反响……

来源:中央编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dx/1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