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日记圣地亚哥之路一
丁方 教授博士生导师 1.神圣山水画派倡导人 2.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3.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 4.文化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5.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 6.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7.意大利安布罗斯学院院士 圣地亚哥之路·第一天 (年7月23日) 乘城际铁路火车三小时从马德里到潘普洛纳,然后再从这个一年一度举行奔牛节的特色古城转乘大巴,经弯曲山间公路抵达圣让-皮耶德波尔,一座地处法西边境的法国小镇,它以“圣地亚哥朝圣路”——阿拉贡/法国之路的起点而闻名天下。 圣让-皮耶德波尔临河而建,其年代可溯至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它不仅是帝国的货物漕运的港口,而且也是抵御蛮族侵扰的堡垒,这可从建筑中读出:它的城墙坚固厚重,蝶垛紧密,箭矢孔口呈狭长的悬针形,尖锐地剥离出当年它作为阿拉贡王国要塞与攻城的柏柏尔军队浴血奋战的痕迹。 大批朝圣者已在“阿拉贡之路”的起点——教堂前的广场聚合,钟楼上忽然响起宏亮的钟声,那略带震颤的音波传得十分悠远,唤起人们同样悠远的记忆。我们漫步于穿镇小街,在陡上陡下的圆石路上细细品赏前方的教堂,它形似一座踞守于护城河岸的堡垒,其外轮廓为罗马的“巴西利卡式”风格,哥特式火焰形大门标示着它正从罗马的世俗建筑风格中超拔出来,而走向信仰王国。转到教堂背后,是一片色彩浓郁的赭红岩石砌体,构成拜占庭式六角形造型,在野花的簇拥下散发着古老的精神芬芳。 我轻轻抚摸着教堂的墙体,如同在聆听马丁·路德的圣咏“上帝是一座坚固的城堡”的坚定旋律,而眼前这座教堂作为罗马/高卢变体,则记录了“使徒传道时期”以信仰之力拔除死亡毒刺的决心。因此,在那个时代人的眼里,由信仰者双手垒砌成的教堂筑体,甚至比死亡还要坚强。 沿河向南行走,前方是一座造型十分吸引人的石桥,当我们瞩目欣赏时,却发现竟然有人不仅早就在观察,而且正不遗余力地画它!这是两位年轻的当地姑娘,坐在通向河面的石阶上。她们皮肤黝黑、圆浑健壮,但语言却十分羞涩贫乏,我们问三句方才回答一句,而且每句不超过两个词。似乎米勒画笔下的法国南部农村女孩又活转过来,只是穿了牛仔服和便行鞋。她们的羞涩,就如同袒露在眼前的处女般的风景。 按事先联系好的,我们夜宿于一家酒吧楼上附设客房的旅店。店主的女儿——一位相貌平常但线条精致的黑发姑娘,带领我们爬上三层阁楼,打开一个布满舒适软包家具的房间,怯声怯气地用法语问道:“就是这里,可以吗?”然后脸上浮现出迷人的笑容。我们随便应付了一句便倒在床上,怀揽对这一微笑的记忆而坠入梦乡。 圣地亚哥之路·第二天 (年7月24日) 今天的行走既十分艰苦又极富诗意,脑海中被公元1世纪的重大事件所缠绕。公元42年,甘英受朝廷之命勇探“丝绸之路”的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以西路段,试图打开东汉与大秦(罗马帝国)的直通路线,但行至里海时却人为受阻。安息帝国的官员们编造了系列谎言,说里海无涯断无竞渡可能等等,结果只是甘英徒然叹息、无奈折返,使中国失去当时了解世界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在同一年,性格坚强的雅各完成了地极传道之旅,应天命而在圣城耶路撒冷受难。两年后,雅各的门徒将他的遗体装到一艘罗马商船上,在没有船员领航的情况下历经七天风浪颠簸,奇迹般地在加利西亚海岸登陆,接着在经历了一系列更为奇迹般的遭遇后,终于将雅各遗体安葬,并使卷入此事的卢帕女王改信基督教。 二十年后,精力旺盛的保罗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传道,兑现了“将福音传到地极”的誓言,从而全面开启了信仰(基督)王国征服现世(罗马)帝国的伟大历程。由此看来,公元66年发生在马萨达的犹太集体自戗的悲剧,竟是欧洲传播福音的起始动因,正是在所罗门王建的圣殿被罗马人焚毁之际,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会决定离开圣城而赴远地传道,与传统犹太教义分道扬镳,最终使基督教成为普世性的宗教。 从圣让-皮耶德波尔向西行始终是上坡,耀眼阳光下的青色公路直刺远方的幽暗天空,仿佛欲破解蓄积于历史铁灰下的忧愤。登上山梁,晴空烈日下,大朵白云如羊儿夺路山崖般疾行,比利牛斯山区漫坡风景的阴晴圆缺尽收眼底,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豪情。行至中午时分,随着海拔的下降,云雾没顶、雨意渐浓,进入树林后瞬间冷珠挂满全身,十米之外不见形影,有如当年但丁在桂冠诗人的引导下,行进于净界崎岖狭道的愁云惨雾之中。待复登顶,云开雾散处视野无垠,牛儿、马儿、羊儿低首吃草的驼铃声悠扬百转、响彻原野,阳光点染出大地的天然美质,眼前所有的造型色彩皆指向一幅重返伊甸园的原初生命图景。 抵达龙塞斯瓦耶斯已是黄昏时分,当我从巨大教堂形影背面瞥见最后一抹晚霞时,一股旅途的困乏与甜美涌遍全身。宿营的“朝圣者之家”是由一座修道院改建,从公路边广场花圃下楼梯向左拐弯进入一座城门,再向右拐穿过一阕残破拱门,眼前豁见一片铺着白石子的空地,与高大修道院的白色墙体和灰色铁皮屋顶互映,构成典型的法兰西建筑色调。 进入接待厅遇见两位来自阿姆斯特丹的中年妇女,她们作为志愿者已在此服务数年,其热情的态度、诙谐的言谈使入住者们顿觉放松释然。当我们办完手续拖着沉重的步伐上楼就寝时,空旷的廊道中仍回荡着她们爽朗的笑声。 end 刘辉美业 “新视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dx/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辑年揭幕的15家全球知名酒
- 下一篇文章: 壹树山艺术朗诵活动精品聆听二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