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话前面说的是肉体,后面指的是精神。

中国也有句古话“人争一口气”,由此看来人活着,是要有看不见的东西支撑的。

书名:《老人与海》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发行:译林出版社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故事很短也很简单:老渔夫圣地亚哥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唯一的同伴小男孩也被父母安排离开。老人没有放弃,终于在第85天捕到了一条有史以来最大的马林鱼,回程遭到鲨鱼围攻,最终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脊架。

海明威的作品底色是“硬汉”,写作风格是极简,正如他的“冰山理论”,文字只表达出八分之一,而真正的内容却隐没在八分之七里,至于能体会多少,由读者自行决定。

少时读此文,被告知要学习老人身上坚忍不拔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可我那时就有疑问,老人费那么大劲,差点丢掉性命只带回来一副鱼骨架值得吗?他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他的这种行为真有意义吗?

重读时我突然发现,世上哪有那么多意义,意义都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赋予的,渔夫钓鱼就只是钓鱼,这是他的职业。而他在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过程,就是在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除了束手旁观,只有厮杀。

事实上,老人的行为和目的都很简单,可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了便不简单。

比如他在被嘲笑钓不到鱼时,坚信自己有能力只是差点运气。

比如他在与大鱼相持时,拿出所有耐心和毅力,用经验做好必要的准备。

比如在对抗鲨鱼时,他拼尽全力,直到所有武器和力气都用光。

这位老人真正令人佩服的,应该是他坚定不移地践行了职业准则,机会不来时不抱怨,机会来时用力抓住。用勇气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用能力获得尊严,他只是做好了他该做的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世上没几人能真的做到。

同时老人对鱼的态度让我感动,他没有把鱼看成敌人,他尊重它、爱它,但他必须杀死它。他是作为渔夫的职业,为了自己的骄傲杀死它,万物都在厮杀中,而他们都是其中一员。

译经典这版《老人与海》后面附有导读和作者介绍,我们得以了解到海明威和“老人”原型富恩特斯长达二三十年的友谊,而“老人”在海明威去世后发誓再不下海。《老人与海》的故事本身就很传奇,而现实的友谊更加传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1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