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报志愿的时候,有位家长对我说:张雪峰说这个专业不好,那个专业好……

我问:他说「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家长说:就是看就业啊。

我说:天气预报说明天早上8点会下雨,明天8点就一定下雨吗?孩子上大学,就业最少也是四、五年以后的事,就凭他一张嘴就可以给「就业」下定论?

家长无言以对。

往好里说,就算是孩子在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少走了一点弯路,超了一点近路,但谁能保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不走弯路呢?

作为过来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讲,人生不存在像张雪峰教人选专业那样,只凭某一个「聪明」的选择,就可以一劳永逸。

这与功利和现实无关,这是基本常识。

但如何解释张雪峰能红?两个字:敢说。

展开点讲:用他富有感染力的、自信的语言,说得煞有介事而已。别怕说错,一句话、一个观点,说出口以后,就会有人认为说得对,也有人认为说得不对。关键是愿意听的人多就能红了。

问题,只要是问题,就没有简单的。

几天前,有高一的家长和我说,孩子放假后手机不离手。她想从我这里找到怎么控制孩子玩手机,她觉得玩手机会耽误孩子学习。

就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我和她最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她说孩子道理都懂,甚至比她都懂,也知道玩手机的危害。我说那就让孩子自己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啊。家长说我啥都跟他说了,该讲的道理都跟他讲了,可他就是控制不住啊。

还能说什么,总不能冒然说「你不会说,你以身作则,你使用强制手段」吧,只能说想办法好好说吧。

重复着这些没有意义的话,我和家长不知道这样的对话没有意义吗,孩子不知道控制玩手机的时间是好事吗?都知道。

褚时健说过这样的话:

其实,这个世界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八十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事情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做,本事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学,才能一步一步把成功的本领学到手。

再进一步,哪怕你坚持做自己认为很正确的事,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像《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因为他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虽然他依然坚持每天出海,按照规矩下好钓钩,却也招来周围的人对他的冷嘲热讽,甚至他学生马诺林的家长都让马诺林离他远点,别粘上晦气。

孔子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我所行的道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他将这问题问了三个弟子。

子路是这样回答的:可能我们还没有到仁的境界,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可能我们还不是很有智慧。

子贡的回答:老师所要行的道,是非常远大的,非常了不起的。但大家都不能理解,都容不下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点标准去迎合这些人呢?

颜回答:不能够被别人接受,不能被别人了解,没有什么可怕的,也不算什么?恰恰这样才是君子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1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