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圣地亚哥第二篇通往起点的路
(圣让皮耶德波特的朝圣者办公室) 波尔多 那个明晃晃的上午,我在波尔多街头闲逛。圣米歇尔教堂前的广场上,摆着各式地摊,从唱片到廉价古董,人头攒动嘈杂凌乱,完全不是想象中法国的优雅雍容,精致悠闲。几个阿拉伯人做着夸张的手势大声争论着什么,有几个摊主闲得似乎快睡着了,不少衣着寒酸的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徘徊,或者坐在一边的栏杆上,看起来无所事事。十四世纪的哥特式塔楼在教堂一侧十分瞩目,却与脚下这烦嚣世事有些格格不入。 来到波尔多纯属路过。因为想走一遍经典的“法国之路”,就必须从法国南部毗邻西班牙的小镇圣让皮耶德波特(St.JeanPieddePort)出发,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网络资讯让我在家就查到了去往小镇圣让最便捷的方法:在巴约讷(Bayonne)有火车开往圣让。而去巴约讷,最便利的就是从波尔多乘坐Irun方向的火车,会经停巴约讷。于是在那个上午,我降落在波尔多这个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不喝美酒,只为转车。 从机场坐班车到火车站,寄存行李后,我有五个多小时需要打发。查了一下波尔多的几个主要景点,徒步前往,并没有多大期待。梅花广场,水镜广场,圣安德烈大教堂,圣米歇尔教堂……在欧洲旅行,除了博物馆的各种丰富,无非就是一座座教堂一个个广场,到此一游审美疲劳。因此当我在那个明晃晃的上午走在圣米歇尔教堂前,走过斑驳的石墙破败的基座歪斜的栏杆,百无聊赖间瞥了一眼教堂门前地面上的黄铜铭牌,那个扇贝标志让我突然清醒起来。 是的,在铭牌的右上角有个扇贝标志,这个我已经在各种资料图片上看到过无数次的扇贝。这个标志告诉人们,这座教堂与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有关。不太懂法语,但大致看出这里是圣雅各法国之路中,巴黎经图尔到圣地亚哥的重要一站。教堂里有圣雅各的圣殿和座像,戴着经典的朝圣者帽子。 (圣米歇尔教堂里的圣雅各雕像) 除了图片外,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扇贝标志。这座教堂也是我经过的第一个与朝圣之路有关的教堂。虽然波尔多不是我此次朝圣之路的起点,但看来是个很好的热身,让我对接下来的路途充满期待。 巴约讷 电子屏上滚动着下一班火车的站台信息,却找不到圣让皮耶德波特这个地名。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会说英语,指着车站外的汽车站说改成汽车了,在那里等便是。 欧洲夏日的骄阳在下午毫无遮拦。躲在公共厕所的阴影里研究这些一起等车的背包客。应该都是去圣让徒步的朝圣者。现代朝圣者和中世纪朝圣者有着天壤之别,长袍笠帽罗马鞋,变成了速干衣、专业徒步鞋、带有良好负重系统的背包。 一些互不相识的人开始聊起来,虽然尚有些拘谨。大部分是两人或三人的小团体,但也有不少像我这样独自旅行的人。没有一张亚洲脸,除了我。一个年轻的法国女人坐在地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一队西班牙人大声嬉笑讨论着什么;一个络腮胡子穿着脏兮兮的宽大衣裤,手持长木棍,远离众人,俨然一副风尘仆仆的中世纪朝圣者的模样。 忽然就有了一种安全感。我已身处朝圣者的队伍里,不会再有一个人旅行的那些担忧。回想今天早些时候的一幕幕:凌晨四点背着大包在巴塞罗那街头漆黑(其实并不黑)的街头走路赶机场班车;波尔多机场遇到海关人员反反复复检查我的护照并仔细查阅护照上西班牙签发的申根签证和已经过期的美国签证日本签证泰国签证尼泊尔签证达八分钟之久;波尔多圣让火车站里摸不清头绪找不到火车的班次,问了几个人才搞清站台上的那一列火车是要像蚯蚓一样被拆成两半分别开往不同的目的地,我得坐后面那一半才对……这些担忧都不必有了。跟着这些朝圣者们坐上去往圣让皮耶德波特的长途汽车,听着他们似懂非懂的对话,看着窗外倒退着的比利牛斯山区富饶美丽的景色,我知道奇妙的朝圣之路正向我开启。 巴约讷到圣让的火车,有时候会换成汽车,一定要注意站台上的电子屏信息,或者直接去问讯处求助。本该一个多小时的火车旅程,汽车在山路上迂回起伏开了两个小时,晕车并不好受。 圣让皮耶德波特 法国之路开端的这个小镇,如果没有朝圣者,一定安逸清静。中世纪的圣雅各城门(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伴着古旧的城墙,静静等待着几百年来的朝圣者们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法国之路。城门内的墙上,我看见了Camino上第一个扇贝标志。顺着标志上箭头的方向,沿着石板路走到小镇的主街,几家纪念品商店透出些许熟悉的商业气息,不多的几家餐馆,更多的是客栈。主街是条斜坡,斜坡的最高处,就是我们要找的朝圣办公室。 (法国之路上第一个扇贝标志) 曾经厌恶各种形式主义,觉得生活简单就好,一件事做或者不做,直截了当,无关形式。年近不惑才慢慢体会出形式的意义来。很多事,还是需要仪式感的。就像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藏书的扉页上都用漂亮的钢笔字记载买书的地点日期,和读完的日期。后来我也尝试着这么做,书好像有了呼吸。 我在圣让皮耶德波特的朝圣者办公室寻求这种仪式感。这里是法国之路开始的地方,在这里拿到一张朝圣者护照,敲了第一个印章,领取一枚属于自己的扇贝,结识了第一批朝圣者同伴,得到了第一声祝福。 汽车到达圣让已是傍晚八点,正是当地人的晚餐时间。一车人急急赶往小镇里的朝圣者办公室,却已关门。只好按照门上写的工作时间,晚上9:30再来。由于缺乏经验,我先在镇上慢慢逛着,等走到albergue时已经只剩最后一个床位了,而且是个单间,略贵。从这一天开始,抢床位就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到一地,必须先抢到床位住下,后考虑吃饭和其它。守时也很重要,我住的客栈规定十点关门,我在朝圣办公室注册完回去才晚了五分钟,就被老板娘批评,诚心解释并道歉。 安顿下来之后,晚上按时来到朝圣者办公室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办公室有三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的说明,每两三个朝圣者分为一组,工作人员主要是各国志愿者。看着他们的工作,你会意识到他们的敬业和辛苦:耐心细致地解释三十三天的朝圣之路可能遇到的问题、每日行程计划、注意事项、第一天翻越比利牛斯山的路线、天气、休息点、可能走错的岔路、要带多少水……。 在办公室的墙上,贴着这么一张纸,由于朝圣者都会到这里来登记,因此这个数据应该是准确的。年从圣让出发的中国人共名,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四国的朝圣者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年从圣让出发的朝圣者人数) 很有仪式感地从朝圣者办公室拿回一枚扇贝,把它仔细绑在我的背包上,也很有仪式感地在客栈留言簿上写下第一个中文留言。明天我将出发,正式开始我的朝圣之路。 在朝圣者办公室,需要做这么几件事: -听工作人员解释的各项注意事项; -登记姓名、护照号、国籍、紧急联系人等个人信息; -领取第一天翻越比利牛斯山的路线图; -领取一张朝圣之路上所有住宿地信息的表格(含每天所需的基本信息); -领取一张每日的地形图; -购买一张朝圣护照; -在朝圣护照上敲第一枚印章; -领取一枚扇贝作为朝圣者标志。 关于语言,走朝圣之路如果会西班牙语自然是最好的,英语也可以,语言水平足够日常交流也就够了。在沿途的西班牙小乡村里,大部分小店的店主都会简单英语,点菜问路什么的不成问题。但是我也遇到过一些服务员完全不懂英语的,一般是为当地人而非朝圣者服务的小店。在这时,如果会几句西班牙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强烈建议出发前学一些西班牙语日常会话。好在西班牙语是一种比较容易学的语言,几个月就能学会不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是的,我一个人走完了圣地亚哥朝圣路
- 下一篇文章: 12900元深度游美国西海岸黄石国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