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眼中的圣地亚哥也是不同的。今年九月,伴随着EF英孚圣地亚哥校区的开学暨全球年会,我有幸亲临这所位于美国西海岸与墨西哥接壤的城市。我在圣地亚哥停留了一周的时间,假如时间允许,我想我愿意再多呆上一段日子,去细细的品味这所城市所带来的文化与包容,创意与活力。

从上海飞往圣地亚哥没有直航,大部分的航班都是从洛杉矶转机。中国与美国西岸有15个小时的时差。长途旅行是让人疲惫的,加上转机等待的时间,从出家门到到达目的地已经超过了20个小时。AmericanAirline的服务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如果卡塔尔航空(QATAR)是五星级,那AA只能给一颗星了。这次在飞机上除了读完一本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的差距里》之外,就是睡觉了。

余华的作品,早期的小说我只读了他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就再也不想碰他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作者时代的差距,而是觉得他的作品充满着说不出的无奈的悲凉。今年看到他这本杂文集,当时看了目录感觉是以游记杂文为主,而且作品是近十年的,就想买来看看他的风格是否有改变。读完之后,竟然解读了我早年的困惑:他在书中居然回答了为什么他的早期作品都是充满血腥味道的。看来,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离开他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而独立存在。

多年的题目被点拨开,七经八脉仿佛也通畅了许多,飞机上倒也有了一段时间的不知身在何方的深度睡眠。下飞机到达圣地亚哥校区,早到的已经开始了Party。我上楼换了衣服下来,赶上拉美的同事在台上跳舞。当时觉得年的目标应该是学习一种舞蹈,让身体和心灵同时沉浸在舞蹈当中,这种感觉应该是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吧。

时差的关系,到了午夜也无困意。有同事说圣地亚哥的啤酒可以说是美国的骄傲,Stone,AleSmith,GreenFlash等等。在酒吧可以的众多不同的口味间挑选。我特别喜欢啤酒里的麦芽香,在同事的提议下,我们选了一家位于瓦斯灯街区(GaslampQuarter)的一家酒吧。我上楼拿了护照,用手机叫了UBER,大概十分钟就到了他们推荐的那家Pub。美国人还真的很认真,每个人的护照那个门口的waiter都认真的看了一遍。这个Pub是个清吧,音乐声音不大,很适合聊天喝酒。第一杯啤酒他们点的我只喝了两口,太苦了,实在喝不进去。后来他们帮我重新点了一杯lightbeer,这次的还可以,略微喝出了一点麦香。但是这口感,说实话,我还是喜欢青岛金啤。小范围的喝酒聊天,瞬间拉近了不同国家同事的距离。用英语这种我们共同的语言,仿佛大家没有了国界的区分。今晚的小聚,有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的countrymanager,Asia的productmanager,聊下来,像是接下来三天的会议的提前热身。

每年一次的全球聚会,既是一个分享交流学习总结的大会,也是全球EF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团队的大Party。每天晚上到12点结束的party加上白天8个小时的会议。我们都说没有脑力和体力是没办法在英孚Survive的。三天的会议,三十多个主题讨论。每年的聚会都会让大家满载而归。会议结束,我和我的一位同事选择留在圣地亚哥,第一次来,我可不想这么快的走。

来之前,在Airbnb,蚂蜂窝,猫途鹰手机应用上查了一下攻略,但我是特别随遇而安的人,不喜欢把行程规划的太紧张,没有什么地方是必须一定要去的,随缘就好,舒服就好。游历的时候如果有一位和你价值观一致的伙伴,那么绝对是你的幸运。这种价值观包括对行程时间的安排,酒店,吃什么,玩什么,还有如果你喜欢拍照,一定也找一个爱拍照的人。另外,因为是出门在外,一定会有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这时候对紧急问题的处理能力就很重要。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TA会绝对影响你的出行质量。

我用HR的眼光,给自己找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让我的圣地亚哥剩下来的日子每天都在一种叫做“舒服”的感觉中度过。

来美国之前我已经在Booking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