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最富饶的地区,自然非中央谷地一带莫属,因为位于南半球的智利,其国土的北部太热,南部太冷,而中间地带的气候最温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地方。号称“天堂”的中央谷地,其最南面大区的名字是比奥比奥大区,其称谓来源于流经该地区的比奥比奥河。

比奥比奥大区

智利境内的河流全部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由于智利的国土面积东西方向上非常“窄”,致使智利的河流大多河道短促,水流湍急,不宜通航。然而,作为智利的第二大河,全长公里的比奥比奥河却可以通行一些平底船,这着实不易。比奥比奥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加耶图埃湖和伊卡尔马湖,向西北流经中央谷地和海岸山脉唯一的大横向谷地,最后注入太平洋。比奥比奥河把智利的中央谷地分为景观不同的南北两部分,自古就是北方西班牙人统治区和南方印第安马普切人自治区的传统疆界。

比奥比奥河

智利印第安马普切人中,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最顽强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土著居民被称为阿拉乌干人。阿拉乌干人一直生活在比奥比奥河以南的伊塔塔河与托尔滕河之间,以渔猎和畜牧为生。他们的皮肤一般呈浅铜色,中等身材,平均身高1.6米左右,黑头发又长又硬,头大脸圆,高颧骨,窄额头,短宽鼻子,眼睛较小呈黑色。阿拉乌干人以健壮的体格、英勇善战的精神而有别于美洲其他的印第安土著人种。虽然阿拉乌干人的文明程度低于比奥比奥河以北的印第安人,但却是最坚定的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土著人种,也是反抗最激烈的土著人种。阿拉乌干人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西班牙人的威逼利诱以及教士们宣讲的福音,都没有使他们就范。直到殖民末期,西班牙殖民者也没有能进入10万阿拉乌干人居住的智利南方地区。

阿拉乌干人

在比奥比奥河入海口仅10公里处,坐落着智利的第三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该城建于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受到西班牙殖民者镇压印第安人起义和地震的破坏,该城屡迁城址,直到年才在现址确定下来。目前,大康塞普西翁地区已经成为智利重要的工业区。在康塞普西翁市带动下,比奥比奥大区的工业、矿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仅次于圣地亚哥和瓦尔帕莱索大区,居全国的第三位。

康塞普西翁的教会遗迹

比奥比奥大区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区75%的土地用于农牧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燕麦、豆类、甜菜和葡萄等。该区还是智利煤矿资源最丰富的大区,煤储量约1亿吨,智利国内煤消费量的一半都由该区供应。另外,该大区的木材加工业、海产品加工业等都在全国占有较高比重。

比奥比奥大区的瓦尔基

比奥比奥大区境内的比奥比奥河被看作智利3/4人口居住的中部地区的南界。从比奥比奥大区向南走,就来到了阿劳卡尼亚大区。通常,阿劳卡尼亚大区被看成是进入智利南部冰雪覆盖的火山、蓝色湖泊和茂密潮湿森林地区的门户,富饶的中央谷地到此结束。下一期,我们来讲讲阿劳卡尼亚大区。

参考文献:

1、《列国志·智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百度相关文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ly/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