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杀人,人造的建筑才杀人
来源:土木吧 近日,云翠大楼在花莲地震中发生倾斜,造成严重死伤意外。 不少专家学者纷纷研究大楼倾斜的原因,有的专家认为大楼的地基是盖在当年美崙溪的旧河道上,而且云翠是整个块状下陷,而不是连续性「崩塌」,会造成这个现象的,可能是土壤液化造成的。 (本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人认为,大楼倾斜是因为一楼的火锅店拆除了沿街的结构墙体,私自改变了建筑结构,才发生建筑软脚倾斜。 目前,台湾地检署已介入调查,并将委托专业机构判断建筑倾斜原因。 (本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不管是什么原因,要么是设计当中存在人为失误,要么是使用当中有人为使用不当。里面都有人为的因素,所以地震不会直接杀人,人或者是人造的建筑才会杀人。 大陆现有的建筑会杀人吗?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为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在建筑施工中重视抗震设防的施工质量,健全抗震设防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和监督制度,将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满足抗震设防对房屋结构的要求,才能杜绝抗震隐患。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 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本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国外,也有很多处于地震带的国家,但是往往他们都能够将灾害程度降到最低,即使发生重大地震,房屋抗震能力也是比较好的。 1 智利建筑为何抗震? 年2月27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发生了里氏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5千米,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千米,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千米。据测定,地震造成康赛普西翁向西平移了3.04米,使康塞普西翁沿岸的圣玛丽亚岛抬高了两米。另外,地震导致绵延数百千米的岩块位移数米,引起地球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异,地球自转轴线因此偏移了2.7毫弧秒,使得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变短,一天的时间缩短1.26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1.26秒。 (本图来自网络) 此次强震的震中是在智利附近海域的海底,地震沿着一个断层发生,而年智利发生的里氏9.5级特大地震也是沿着这个断裂带发生的。两次强震给这一断裂带施加的压力已导致这里海底约35千米深处的断裂带发生破裂,裂缝的长度达多千米。此外,在这个断裂带上,位于赤道以南东太平洋下的纳斯卡板块也已在南美洲板块下滑动。眼下,这两个板块正以每年约9厘米的速度会合。 令人惊讶的是,在特大地震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的建筑虽然有不少出现裂缝,但受到严重损坏的只有几十栋。由于99%的房屋没有坍塌,当地万居民伤亡不大。智利之所以能在强震袭击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建筑抗震标准高,经得住地震灾害。 大震和强震也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建筑物要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抗震性能一是要有合理的抗震设计,二是有严格按规范施工的可靠质量保证。如果能坚持这样做,即使建筑物遇强震遭到破坏,也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一位智利地震专家指出,“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劣质建筑泛滥成灾,致人于死地。” (本图片来自网络) (1)强柱弱梁 智利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国家。在与地震长期打交道的实践中,人们深知,抵抗地震的破坏力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建筑物尽可能地将地震发出的能量加以缓冲和释放,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建筑物保存下来。 “强柱弱梁”是智利建筑抗震设计的一大亮点。它的设计根据是:在大地震来临时,一方面通过房梁的断裂使地震能量得到缓和;另一方面确保房柱不折断,以尽量保住楼房整体不倒塌,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2)以柔克刚
在智利,为提高抗震性能而另辟蹊径设计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圣地亚哥机场候机楼连接高速公路的一座桥梁,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这次大地震中,桥的一端完全塌陷,一时众说纷纭,怀疑是建筑质量有问题。然而在回应公众的质疑时,设计师做出的答复令人颇感意外。他们解释道:“是故意这样设计的!” (本图来自网络) 原来,如果桥的两端都加以固定的话,那么突然而至的强震带来的巨大冲力,势必把与桥紧紧相连的候机楼和高速公路同时拉倒。现在的设计把桥的一端固定,没有固定的另一端虽然在大地震来临时因为受强力冲击塌了下来,却使候机楼和高速公路躲过一劫,安然无恙。 考虑到防震的需要,混凝土楼板的设计也与众不同。楼板中间使用了橡胶或泡沫等材料,将其隔成两块。这样在地震发生时有助于缓冲巨大的冲力,以免混凝土楼板在扭曲时断裂。 在智利,很少见到高层建筑。像康塞普西翁和塔瓦罗一类的中小城市,房屋大多是一至两层。即使在首都圣地亚哥,市中心的高楼大厦也屈指可数。进入老城区,映入眼帘的绝大多数是低层建筑。因为楼层低,房屋牢固,所以抗震系数也就更高。 根据当前的震害经验和理论认识,良好的抗震设计能够帮助国家和人民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灾难。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坚持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在多发的小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应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不发生破坏;在罕遇的大震作用下,允许结构产生一定程度、乃至严重破坏,但应确保建筑结构物的整体安全,防止倒塌。 2 日本建筑为何抗震?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那么,日本又是如何做好抗震的呢? (本图片来自网络) 在日本的建筑施工中,对于抗震有三种构造概念:耐震、制震和免震。耐震为最普通级别,主要用在低层建筑中;制震则是让建筑物在地震晃动中,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损毁。 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种球体,让这个部分吸收地震能量,等地震过后,只需把这部分换掉就行,建筑其他地方不会发生问题;免震的另一个名称叫做隔震。结构免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该装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体重量,又具有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能力,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免受地震破坏。 三种抗震构造的概念各有优势,其适用范围也各有不同。为了将各类抗震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日本住宅建筑的抗震构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则是根据不同的物业形态进行选择,建筑类型与抗震构造的最佳匹配,使得技术对住宅的保护作用最大化。 (本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的民居大多是柔性的木结构。木结构房屋在承受地震作用引起的晃动时,可以很好地释放力量,不容易散开和松动。在此基础上,日本民宅均采用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的民居主要应用了研发的“免震建筑技术”,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用柔和的材料制成的免震层。 发生地震时,能够保住建筑物完好无损,也可以避免由震动引起屋内家具倾倒造成家具损坏和人员伤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人们的恐惧心理加剧次生灾难。这种房屋成本低,技术可靠。据说建一所免震的个人住宅,只需投入一辆普通汽车的费用。此外,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的基础上,政府也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私人进行抗震加固。 除此之外,日本人民防震意识非常强,日本所有的建筑物都要定期接受抗震评估,检查其房顶和地基是否能承受强烈晃动。如果不能通过评估,建筑物就必须进行改造,甚至推倒重建。日本人在买房子或租房子时非常注意房屋的年限,在购买房屋前,买主往往会主动要求开发商出示建筑抗震评估表。这样的防震意识反过来又促使开发商们为使房屋顺利卖出而不得不对建筑的抗震更加重视。 (本图片来自网络) 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当地建筑大面积倒塌,历史文物建筑损毁严重,其中12座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完全坍塌,地震造成至少人死亡,人受伤。“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这句地震灾害学中的名言再度“发威”,建筑质量再度引发世人的高度那里治疗白颠风白殿疯的图片是什么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ly/2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经密谋杀死自己姐姐轰动美国,这对双胞胎
- 下一篇文章: 南加州SanDiego圣地亚哥市周边N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