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吻”是在美国圣地亚哥海军基地附近的一座雕塑,当我随着我们的一行人走到的时候,正看见女友在给自己的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妇拍照,二个年轻的男女是那么地自然、大方,在那座雕塑前,完全模仿那男女主人公的姿态拍照,再现胜利之吻的经典瞬间,毫无顾忌.90后的孩子们,已经和我们不再是一个世界,他们的年轻、开放、自由、奔放是我们远远不能超越甚至模仿的。

我们也是在拍照,不同的是我们抚摸着女人的衣裙或者仰视着看他们,只是大约知道这个雕塑的由来,但是具体的情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在中国这么开放动作的雕塑纵然有意义,但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竖立的,因为保守、传统的中国人会含蓄地认为,接吻是个人的隐私,只是限制在私有场合、男女的相恋之中。

胜利之吻,也可以称为世纪之吻,二个不相干的男女热吻到了一起,应该说当时的女人是被男人强吻的,但是这座雕塑却变成了永恒,赋予了它和平、浪漫和美好的回忆。

年的8月14日,纽约的街头,一个18岁的士兵,经历了战场的洗礼,在纽约换乘火车前去看望女友,忽然得知日本宣布投降和战争结束的消息。于是无比兴奋,欣喜若狂,恰好,看到迎面走过来的女护士,面带微笑,向他呼喊,情景之中,他冲动地地跑过去亲吻了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冲动下的“强吻”。没有一句对话,没有一句暗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就那么吻过去了。无意那么一瞬间,恰巧被一位战地记者拍下,就成了永恒和历史。成了众望所归的美好图画。

后来过了很多年,人们开始寻找照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年一个叫伊迪丝·库伦·谢恩的女人才现身,她说当时她还是一位27岁的年轻姑娘,路过时代广场,看到人们都是无比激动和喜悦,忽然,她被身边一名素不相识的海军战士拉过去亲吻,她脑子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拒绝,就接受了他的吻,因为他是为正义而战,同时也为人民而战,那是好长的一个吻啊,他把她放倒在手臂上,感觉像是跳舞,那么美妙和眩晕,可惜当时的她把眼睛闭上了,没看清对方到底是如何一个少年。所以以后虽然从各大媒体看到自己的照片,但是没有好意思向任何人提起。

男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叫麦克达菲的男人,在年8月,终于才尘埃落定,认定他就是“胜利之吻”的男主角。而他已经是一个80岁的老人了。

二个陌生的男女,一个经典的瞬间,被拍成了永恒和赋予了历史意义,这个拍图片的男人就是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施泰,他抓拍了下来照片成为了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从此以后,每年的8月14日都会有数不清的男男女女在时代广场重现“胜利之吻”,以纪念二战的结束和和平的美好。

圣地亚哥,是美国西南边境港城,主要的海军基地,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部及所属许多部队的司令部都驻扎在此,当地的人多为墨西哥和西班牙人的后裔,二战时期,为美军西海岸司令部驻地和珍珠港的后方基地。年以后为美国第三舰队主要支援基地。

虽然在这里保留有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以及其他的雕塑,虽然这里人群来往,但是对于美国历史了解甚少的我,只是对那座雕塑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和回味,那种向往着美好、和平、未来和爱的吻在我心中慢慢蔓延,变成圣地亚哥的海水,无比的宽阔和透明,让我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吻是无私的,是宽广的,是代表着永恒和经典!

世界上有些爱是一种大爱,那么有一种吻就是特定意义的亲吻,对外国人而言,吻是一种礼节,也称为亲吻礼,最初起源于法国,然后传遍欧洲,亲吻礼是来自女性和女性之间,或者女性与男性之间,但是男性之间一般不行亲吻礼,而是握手。亲吻礼是亲对方的面额,一般是嘴不碰对方脸的,只是下意思的一个动作而已。也就是说在国外也只有情人或者父亲才会亲吻嘴唇。接吻礼也是有所限制的,不是你想吻那里就可以吻那里。最开放的接吻应该属于法国,据说法国人的深吻名冠全球。这种深吻也是爱情的特有产物。

小时候家喻户晓的电影《佐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城市,也可以说这里是佐罗的故乡,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可以说圣地亚哥不仅是一个战争基地,也是一个英雄的基地,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和传说。

胜利之吻,不是传说也不是爱情的产物,更不是男女特有的爱情的象征,它代表的是一种特有状态下的美好、和平、快乐和胜利后的喜悦,它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也是所有爱好和平和美好的年轻人的象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ly/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