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人类同行的巨兽下
看完上一期那些曾与人类同行的巨型野兽,让我们继续来看看还有哪些与祖先们相伴过的巨兽吧! 01洞鬣狗洞鬣狗是斑鬣狗已灭绝的一个亚种,分布于伊比利半岛至西伯利亚东部。洞鬣狗于约2万至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灭绝,原因仍然未知,但多半认为是气候变迁以及与其他掠食者竞争造成。虽然洞鬣狗最初因前后肢的不同而被描述成独立的物种,但基因分析显示洞鬣狗与斑鬣狗并没有DNA的明显分别。 洞鬣狗的体型远大于现存于非洲的斑鬣狗,体重可达千克。掌骨与跖骨也较短而粗壮,肱骨与股骨则较长。洞鬣狗最大的猎物是披毛犀,在很多洞鬣狗的巢穴中都有发现它们的骨头及头颅骨。 驯鹿亦是另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其他的猎物包括长角野牛、马鹿等,大型动物的腐肉也是洞鬣狗的重要食物。有证据指洞鬣狗会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猎物,而它们亦会为洞穴而竞争,并会取代对方有该洞穴。在洞鬣狗的骨头积存中亦发现有大量的人科骨头,包括尼安德特人的。 02似剑齿虎似剑齿虎,又名似剑虎或锯齿虎,生存于万至1万年前的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它们最初于万年前在非洲消失,并于3万年前在欧亚大陆消失,最后于1万年前在北美洲灭绝。似剑齿虎肩高1.1米,体长1.6-1.8米。四肢比例像鬣狗。前肢较长,而后肢则呈蹲下的姿势,且是部分跖行的,故背部倾斜向下。后肢的特征显示它们一般能够跳跃。盆骨包括荐骨、脊骨都和熊的类似,尾巴短小。 它们的臼齿则较弱,并不适合咬碎骨头。下颌骨下有向前的边缘,可以保护半月弯的犬齿。它的巨大犬齿有细小的圆齿,很适合用力咬。它的头颅骨较剑齿虎的长,并有完好发育的矢状崤。 似剑齿虎与长鼻目及犀牛遗骸在生态位上的关联,尤其是与其幼体,显示出它们选择性地猎杀厚皮的动物,且有可能是成群猎食的。似剑齿虎的衰落可能与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于更新世消失有关。在北美洲,似剑齿虎的化石较同期的剑齿虎少,可能是因它们所居住的高纬度及海拔有关,亦可能是因它们适应了较寒冷的地区以及猎食猛犸象。 03西瓦鹿西瓦鹿,是长颈鹿科已灭绝的一属,分布在非洲至南亚,模式种巨西瓦兽的化石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脉山麓地带地质年代约一百万年前的地层,可能直到年前才灭绝,因为在撒哈拉沙漠与中央邦地区的岩画中有出现类似的描绘。 西瓦鹿外观像现今的霍加狓,但体型较大及粗壮,肩高达2.2米,总高度可达3米,体重则可达-千克。它有一对宽阔的鹿角,眼睛上方则有第二对鹿角。它的肩膀非常强壮,可以支撑颈部肌肉及沉重的头颅骨。 04恐象恐象是象的史前亲属,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恐象像现今的象,但鼻较短,而象牙则向下弯曲。恐象是最大的长鼻目动物之一,也是已知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次于巨犀类。恐象肩高约为3-4.5米,估测最大的恐象可达5米,体重超过12吨。下颌骨颏部非常长且向下弯曲,象牙向后弯是恐象的特征,它没有上象牙。 恐象如何使用它奇特的象牙一直都是讨论的焦点。它有可能用来插入土壤中寻找植物的根部及块茎,或是推倒树枝来吃树叶,又或是挖出树皮来吃等。虽然很多人认为恐象是森林动物,牙齿也很适合咀嚼树叶,但它们身高腿长的体型却很适合在开阔地带长途跋涉,分布广、扩散快也证明了它们的迁徙性。 05披毛犀披毛犀,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灭绝的犀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生存于更新世,并在冰河时期存活了下来,大约在距今年前灭绝。披毛犀被早期人类猎杀,可能是其灭绝的原因。披毛犀体长大约-厘米,它们与现存的犀牛有着相似的体形及形态。 身体敦实、耳细、脚短厚,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保持温暖。披毛犀偏好寒冷及干燥的草原冻土环境,另有分析显示披毛犀喜欢吃草及莎草等植物。与现存的奇蹄目比较,披毛犀是只有一个胃的后肠发酵动物,故喜欢有丰富纤维素而较少蛋白质的食物。这种消化方法需要大量进食,以弥补其喜好的草及莎草类所提供的能量的不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ms/9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冷冷冷冷冷双峰将大范围停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