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能否摆脱抑郁,爬出悲伤愤怒的大坑
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生 饕餮一筐,不如品出一瓣橘子的醇香。 影片《Wild》(中文名《涉足荒野》)上映于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雪儿斯瑞德年的同名自传,94天,英里。尽管没有惊险挑战,但本身即壮举。有关旅行,更有关自我找寻和内心成长。真诚,励志,充满能量。妮可基德曼大赞“惊艳,深受鼓舞和启发”。奥普拉温弗瑞“一页页地往下读,越来越觉自己很没种”。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是,旅游能否帮助我们摆脱抑郁,爬出悲伤、愤怒的大坑? 当今,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自己抑郁了。职场、生活、感情、子女、金钱。。。无所不在的压力,漫漫人生路,何处才是属于我的精彩?工作或感情生活的不顺利,都可能导致心情低落,但这常常只是抑郁情绪,应当和医学上的抑郁症区分开。 雪儿便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挚爱的母亲去世之后,悲痛欲绝,她长期不能摆脱这种情绪。为了去除丧母之痛,他陷入吸毒、滥交和伤害自己的爱人的漩涡不能自拔,只能不断寻求刺激以转移注意力,同时,她合并明显的焦虑,并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须知,抑郁症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抑郁症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大概在4-6%左右,如果合并慢性病,例如心力衰竭的人群中可以高达25-80%。年全球因精神障碍导致23.2万人死亡,其中约40%为抑郁症有关(年柳叶刀杂志)。 幸运的话,我们没有抑郁症,但却无时不刻生活在易于产生抑郁情绪的环境之中,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些帮助。顺便说一句,有一种微笑型抑郁,表面乐观,独处却沉默、孤僻、失眠,大家要当心。 抑郁症的产生包括遗传、性格、儿童时精神创伤、环境压力和应激以及神经生物学因素等。雪儿幼时父亲的家庭暴力深深伤害了雪儿,在母亲去世的刺激之下,表现为对配偶的不信任和伤害的冲动。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心理、药物等综合治疗。雪儿也曾寻求心理的帮助,但一定要寻求正规的医疗帮助。正如在影片中所展现的,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雪儿没得到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正规的治疗,因此疗效也非常有限。 在绝望之中,雪儿鼓起勇气,进行PacificCrestTrail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学会生活,最终摆脱了抑郁。旅游真的那么有效吗?我会尽量清楚的说明这一问题。但如果你不耐烦看完全篇的话,也请直接刷到文章的末尾,看到正确的结果。 据说,长期旅行的人倾向于拥有更高的开放度和更稳定的情绪。旅行让我们跳出了舒适区,不得不适应新的人和事物,适应语言和食物的差异。这有助于旅行者获得全新的视角,并对日常的变化不再大惊小怪,降低情绪化反应。所以,旅行不失为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脱离不良环境刺激,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的良药。 那什么样的旅游最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当排除集邮式的旅行团,行色匆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方式,只是用强制的行程把我们填满,让我们没有思考的时间,更谈不上思想上的升华。 豪华游轮、酒店的度假游,逃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限制,我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也没理由反对这种方式,生活不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然则过分的安逸实际上很难让你找到办法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反倒有可能让你更加的懒散和逃避回到现实。 再有,古今中外有很多苦修旅行,比如转山、骑行西藏,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还有片中的太平洋山脊徒步。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西游取经。很难想象,从西安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火焰山、漫漫沙漠的五万余里路的长途跋涉,没有心中的信念支撑,玄奘法师怎样能闯过来的。肉体经历坎坷和磨难,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 但正念修炼之旅并不同于苦修旅行。想强化自身,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更好的应对环境中的压力,寻求更多的参与而不是逃避。我所推荐的正念修炼之旅可能更为有力。 先来看看什么是正念。 念(梵文:smti,英语:Mindfulness),佛教术语,五根之一。《清净道论》认为,通过意念保持思虑的稳定。使修行者可以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现代西方心理学家将传统的禅修智慧和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现代的正念心理治疗理念。Jon-Kabat-Zinn(卡巴金)教授将正念定义为时刻的觉察(moment-to-momentawareness),重点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保持开放、好奇、不评判的心态。当我们处于正念的状态时,思维敏锐而放松、心情平和。 按照汉意,正念很容易理解为坚持正确或正义的信念。但在心理学上,正念的核心不是善念,而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1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日本叔父80年代南美摩旅游记第三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