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中的库斯科古城是古代印加帝国的首都,也是库斯科省的首府,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印加帝国初期,是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这座古城至今保存完好,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广场、教堂、民居,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周边也分散着许多古印加历史遗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来到这里,让人总有一种穿越时空,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之感!

年2月24号到达库斯科的第一天我们一直在城内转悠,第二天25号按计划去库斯科的周边转转,我们上午刚动身走到酒店门口就看到一辆德士在趴活儿,跟司机谈好了价,确定了当天要去的三个地方——琴察若古镇、盐田和印加圆形梯田,我们就立即出发了。

库斯科城是坐落在山谷中的一座山城,德士先是从我们所住的库斯科城中心向北一路爬坡,到了山顶翻过一个山口,就开始一路下坡,进入乡间地带,一路上安第斯山间美景如诗如画,令人目不暇接。从我们入境智利圣地亚哥到飞往秘鲁首都利马,这一路所见的安第斯山脉全都是荒凉灰黄光秃秃的,一直到了库斯科这里才画风突变,因着这里丰沛的雨水而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高山草甸风光。

离开库斯科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此行的第一站——琴察若古镇(Chinchero),其印加语的意思就是彩虹之地,这里的海拔比米的库斯科还高出几百米,接近米了。这个距离库斯科路途不甚远且风光旖旎的高原小镇曾是古印加人的一块风水宝地,据说第十代印加国王曾在这里修建自己的度假行宫。

司机先把车停在镇上这个农家院门前,让我们进去看看,还说是免费参观的,我们有些蒙擦擦,不知要看些什么。

走进来一看,院子挺大,原来是一户农家乐,一进来我就注意到左手边靠墙的展示架。展示架上摆放的都是当地的各类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土豆,看看我手上的花玉米和黑玉米,没有几个人见过吧?展示架旁是一个天竺鼠的饲养圈,司机从里面抓了一只让我们拍照。烤天竺鼠居然是秘鲁人民的美食,名字很好记,叫“鬼”。后来经不起老公的一再坚持,我们在库斯科城里吃了一次“鬼”,味道还挺棒,用福建话说吃“鬼”就是”假鬼“。这是库斯科主教堂内悬挂着的秘鲁版的“最后的晚餐”,餐桌中央的主菜就是“鬼”。因为在主教堂内不能拍照,这张图片是从网络上找到的。进到院子里有几个身着传统服装的女孩子过来招呼游客,这个女孩子招呼我们过去看她演示,她首先演示用当地人研发的天然洗洁精清洗羊毛和羊驼毛原料,然后再把这些毛纺成毛线。

毛线纺成后,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染色,桌上这些五颜六色的各类天然原料就是用来染毛线的染料。

再把本色的毛线放到各色颜料锅里煮,五颜六色的毛线就这样染成了。她们再用这些毛线织出各式各样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手工制品。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各色手工制品花团锦簇,好漂亮。

借用一下她们的披肩照个相,最炫民族风啊!

走到院子最后不出所料是售卖各类手工制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地方,一问价,比库斯科城内市场里的价钱高出几倍,我们什么也没买,就在这宽敞的农家大院里四处转转,也没人给我们脸色看,这点很文明。萌萌嗒的羊驼实力抢镜。我们离开农家乐没多远就来到琴察若镇的古镇中心,琴察若是一个大镇子,有新镇部分,也有古镇部分。我们爬上一段台阶看到一个古老的小教堂,在这海拔接近米的高原上,爬台阶可绝对是个力气活儿!可能是因为靠近库斯科城,这个古镇看上去比较富裕和热闹。我们停车的地方有个挺大的市场,不过今天市场里没有人,市场的拱门感觉很西班牙。离开琴察若镇,我们继续前行,在一段山崖边司机停下车,原来是一个观景台,这里也有一些其他游客驻足。来到山崖边,果然风光无限,只见一个巨大的美丽山谷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圣谷了。

圣谷是指安第斯山脉中一段长达一百多公里的风光如画的乌鲁班巴河谷地带,乌鲁班巴河向西流经马丘比丘。

观景台旁边有几个全副打扮的当地孩子牵着羊驼招揽游客合影,每天重复的工作使孩子们的脸上已没有任何笑容,最左边这个孩子负责严格盯人收钱,一脸的不耐烦,还不时地搓动着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看来各国人民表示钞票的手语都一样啊。每上来一个顾客合影,她们还一起喊一声”他妈,他妈,威士忌”,不懂是什么意思。离开观景台我们继续前行,山间的风景不断变幻,步移景异。路边赶着羊群的少女令我不由得哼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牧羊曲》。不久就来到我们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马拉斯盐田(SalinerasDeMaras),它坐落在一个山谷中,由修筑在一面山坡上的数百个阶梯式的蒸发池构成,其历史甚至早于印加帝国时期。近两千年来,这个盐田一直在运行生产,为当地人和整个南美人民输送着最优质的岩盐。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顺着一个个引流道流向一个个晒盐池,我尝了一下,水好咸哦。因为刚下过雨,盐田看上去是黄色的,而平日里则是白色的。千年不变的古盐田无声地诉说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离开盐田,我们的下一站是独特的印加圆形梯田(Moray)。Moray是印加帝国甚至更早期的实验农场,结构很巧妙,据说其每一圈阶梯的温度都不一样,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种植要求,实际上就是古印加人的农业实验田。

这时天上开始掉雨点了,我们也无心再跑到下面梯田里去细看,拍了些照片就赶紧上车了。

离开Moray我们来到盐田和圆形梯田所属的Maras小镇的镇中央广场,广场中心的塑像是一对牵着驴的安第斯农夫农妇,驴是当地人主要饲养的牲畜,也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好帮手。塑像的石台阶上还塑有圆形梯田、盐田、印加遗迹等当地地标。Maras小镇的广场上也有一座小教堂,这个小镇看上去比琴察若镇要贫困落后许多,更加原生态。返回库斯科的路上又经过琴察若镇,因为我们在圆形梯田买的套票还含有这里的一个景点,司机强烈推荐我们再上去看看,饥肠辘辘的我们在路边摊上买了煮玉米大家先填填肚子,这安第斯山的玉米超级大粒。

转悠了大半天已经累的想赶快回撤的我们在司机的催促下拖着疲惫的脚步沿着台阶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半山腰,终于来到琴察若古镇的老教堂区,这个建于年的老教堂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片原汁原味保存完好的西班牙式老建筑群太有意境了,幸好我们没有错过,司机真是个大好人!

山雨欲来,广场上几个摊贩正在手忙脚乱地遮盖货物,这个时节正是这里的雨季,山中的风雨是说来就来。

这些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钟楼和其他建筑物都是直接建筑在了古印加建筑的石墙基础上,这种殖民文化的强行入侵在南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教堂旁还有古印加人修筑的梯田和一些建筑遗址,印加石墙最能代表印加人精湛高超的施工技艺,从库斯科城到马丘比丘到散布在安第斯山中的各个印加文明遗迹,到处可见这些不论石块的大小和形状,但砌筑起来却衔接的严丝合缝的古印加石墙。站在古梯田上眺望万仞千壑的群山。

从半山俯瞰这个曾在印加帝国历史中显赫一时的古镇。

离开老教堂区,我们还要走长长的阶梯下山。

离开琴察若,我们这趟周边游到此结束,回程继续看一路风景,在我们的要求下司机停了几次车,让我们拍到了一些如诗如画的乡间美景。

这张照片中男孩前面的两个草垛其实是两头驴在驮着草。这遍地黄花不知是不是油菜花。也许正是因为经济的不发达,才使得这里的自然风光得以保护的如此完好。

一日库斯科乡间漫游,我甚至有些羡慕那位德士司机,他每天都可以行游在这安第斯山百里画廊中,这样的工作环境绝对是杠杠的,太幸福了!

END

#谢谢浏览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jc/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