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提了一个问题——他说:有没有一种仪器或者方法,能检测出孩子擅长什么,或者在哪个方面有天赋,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专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就不用走冤枉路,费心费力花钱瞎摸索了。听到这个问题,在场的很多家长都笑了。其实,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在某个地方,一定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我只要找到它就万事大吉了。1.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一个真正的“意义”、一个正确答案存在,只不过,它藏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不容易找到。我只要找到它,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只需要按照它的指引去做就行了,所有的困惑迷茫也就随之而解。而这个“找”,并不是满世界地找人追问——你知不知道正确答案?你知道正确答案在哪里吗?真正的寻找,是通过行动,向内探索,从自己的内心去找。《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充满隐喻的小书,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经历了重重艰难去寻找宝藏。他漂洋过海,横穿沙漠,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来到埃及的金字塔前。他以为宝藏就埋在这里,却意外得知,宝藏原来就在千里之外他的家乡,就在他非常熟悉的一座废弃教堂里。得知最终答案的圣地亚哥冲着天空大喊:“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省得我这么费事?”风中有一个声音回答他:“如果我先告诉你,你就看不到金字塔了。你不觉得它们很漂亮吗?”2.3.真正的答案,还有一个特点:它往往不是一个明确的、一是一二是二的答案,而是模糊的、含义丰富的。那年过年回老家,妈妈又各种操心。她一管我,我就做出一个暂停的手势:停,这是我的事,你就别操心了。这么喊停了几次,我妈憋不住就爆发了:我怎么做都不对,行行行,我不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是真正懂得了一个道理,就要用在生活中,看看效果如何。妈妈的爆发让我反思,“界限感”难道错了吗?后来,我想明白了,界限感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拿来就用,用得生硬。我只是学到了一个理论,把它当作了一个工具在用,并没有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针对我们和亲人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我们心中要有“界限感”这个概念,要保持觉察,看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对方的边界在哪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界限”这个东西,并不是一条清晰的直线,它是犬牙交错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模糊不清的,不可能清楚地界定,这是你的事,那是我的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家人之间,更是这样。那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靠感觉去把握这个界限了。你也许会说:说来说去,这不和没说一样吗?你还是没告诉我该怎么做!但答案其实也就在这里。如何找到这个感觉,考验的就是我们的修炼。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校正,祛芜存真,一步步明晰你是谁,你看重的是什么,你可以放弃的是什么,如此种种。当你渐渐明晰了这些,你的内核就稳了,就会变得笃定,就会以此为核心,培养出一种感觉,用这种感觉去拿捏做事做人的分寸,保持一种平衡。在这个点上,我们既维护了自己的界限,让自己感觉舒服,同时也给予对方尊重,让对方感觉舒服。这个点,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是随时变化的。而在这个变化的背后,你的感觉是稳的,你的内核是稳的,才会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你才算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玄,但我以为,这才是寻找答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成长。4.小时候看电影,我们总爱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大人会告诉我们: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知道了答案,我们就会安心地继续看下去。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内在的自我还很弱小,我们需要一个权威告诉我们确定的答案,从而获得一种确定感。这种确定感让我们感到踏实,我们只需按照这个答案去做即可。但是,真实的世界中,哪里有百分百的好人,百分百的坏人?哪里有那么多黑白分明的事?更多的是介于黑白之间的各种灰度。怎么办?如果我们还像小孩子一样,等着权威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那我们就看不到世界的真实,也没有力量面对真实。一个没有长大的成人,不但自己苦恼,也会让身边的人苦恼。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让内心变得更有力量、更沉稳,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模糊和不确定。这个过程很难,也很痛,但是,当你与真正的自己相遇,那种喜悦和收获会让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给今天的文章点个?在看?吧,谢谢妈妈们。再多甜言蜜语,都不如行动上的“我懂你”。

父母不是一个永远的解答者,而是一个提问者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diyagea.com/sdygly/10618.html